首页 > 红相文库 > 红外热成像技术如何在国内智能车载上逆袭

红外热成像技术如何在国内智能车载上逆袭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点:天一黑,光一弱,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下基本等于“摸瞎”。而借助红外线,便可以夜如白昼。

    其实这项酷炫的红外技术,实现的原理并不复杂: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6℃)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光源,即使是冰块。物体的红外辐射经过镜头聚焦到探测器上,通过探测器产生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数字化到热成像仪电子处理部分,便可转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红外图像。即使在光线差的雾霾、沙尘等恶劣气候下,红外热成像技术都能让我们突破人类视觉障碍,清晰了解到周边环境情况。

    近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渗透,而且逐渐由军用向新兴民用消费发展。

    半世纪前,红外在军用坦克上的应用实现了一场场军事逆袭,谁会想到今天,红外热成像技术又在车载领域遍地开花,成为改善道路安全的绝佳方案。

    不过,由于红外技术含量高,成本高昂,加之军民两用的技术敏感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红外的核心技术一直受到西方的封锁。大部分品牌在核心芯片和器件上只能依赖国外进口,相当被动。毕竟,产品进口并不能解决难题,只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捷径而已。

    现推出的这款红外热成像避障系统,摄像头小巧,安装在车前中网,能适配绝大部分车型。除此之外,还具备以下诸多强大功能:

    突破夜障 夜行不摸瞎:红外避障系统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捕捉前方28°*21°视角、400米外热源。在完全黑暗无光源的情况下,仍能通过“红外眼睛”视野内“看到”的景象传递到电脑处理,形成清晰的图像后,让驾驶员“看清”前方道路,提高驾驶员纵深视野。

    屏蔽眩光威胁 上路不“蒙圈”:即使遇到前方车灯强光,也不必担心被“亮瞎眼”而造成交通伤害。经红外成像处理后,显示屏上能清晰呈现抑制强光后的画面,防止逆向车灯晃眼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雾霾透视 拨开雨雾路分明:下雨、雾霾、沙尘等造成的能见度降低,常常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而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红外热成像能清楚还原路面,避免驾驶员在视线不佳的情况下造成交通事故。除此之外,还有个隐秘又高能的功能:当系统感受到探测器窗口温度低于2℃的时,就会自动开启智能加热功能,可以融化覆盖在上面的积雪。这样,北方的伙伴们即使在大雪天,也可以完全放心大胆地行走江湖。

    行人识别预警行人安全有保障:该款产品能探测超过400m的夜视距离,而市面上大多车载夜视系统探测距离在200m左右。当行人出现在红外摄像机捕捉范围内,系统会迅速做出判断,提前做出预警,有效避免交通事故。

    在交通事故中,汽车追尾的比例最高。通过红外热成像避障系统,对前方探测范围能将可能发生碰撞危险的情况,提前做出预判,提升驾驶安全性。

    看到这里,有没有一种感觉:国内智能安全驾驶,尤其是红外热成像领域,已经完成了从军工到民用的俯冲布局。假以时日,红外热成像在国内汽车市场的运用,遍地开花不无可能。

本文来自汽车大世界网站编辑发布




上一篇:谈谈红外热像仪使用的两个误区

下一篇:红外热像仪应用于空调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