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相文库 > 四川研制成功地震救助生命搜索定位技术系统

四川研制成功地震救助生命搜索定位技术系统

  土耳其一名妇女2月9日在大楼倒塌的废墟中被困7天后获救,但是许多因地震、滑坡被压埋在废墟下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由四川省地震局研发的“地震救助生命搜索定位技术系统”,日前已通过科技部和国家地震局的验收,这一系统可有效减少救援中的盲目性,为搜救被压埋人员争取宝贵时间。   

  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所长陈维锋说:“根据国内外大地震的伤亡数据测算,被压埋人员的有效存活时间仅为72小时,很多遇难者不是直接被砸死,而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被压埋人员发现得越早,救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提高救援设备的科技含量是非常必要的。”

  据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彭晋川介绍,这套“地震救助生命搜索定位技术系统”分为光学探生仪、声波振动探生仪、红外热像仪三部分。他形象地比喻说,光学探生仪像一双地下眼,声波振动探生仪像一对顺风耳,红外热像仪则像一副透视镜。

  四川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饶太国为记者做起了现场演示。打开像一个小旅行箱大小的光学探生仪,饶太国拿出一个探头介绍说:“探头实际上是一个广角摄像仪,不用旋转视角即可达到127度,接上伸缩探杆后最长可伸到8米深的废墟空间内,拍摄到的图像和声音可通过设置在探杆内的线路同步传送到掌上电脑。如果被压埋人数较多,可进行局部放大和图像打印,传输到指挥部由专家根据压埋者方位分布制定详细救援方案。”

  饶太国戴上一顶红色半封闭式头盔,轻轻一按,头盔上立即弹出一副紫红色的红外透视眼镜,即使在烟尘迷漫或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远在百米开外的压埋者动静,也会这双红外透视眼“看”到。

  据参与声波振动探生仪研制的成都理工大学教授郭勇介绍,在划定地震救援区域后,可将4个外观像医生听诊器的探头分别放置在区域内的不同方位。探头对于声波非常敏感,只要被压埋者发出微弱的呼救声或敲击声,都将通过探头分别在显示仪上形成波形图。过滤掉地面干扰造成的无关声波后,救援人员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哪个探头附近有存活者。

本文来自国际在线新闻中心编辑发布




上一篇: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下一篇:热成像技术用于无人机检测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