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入选”十三五“规划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对《环球时报》表示,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已经遴选入“十三五”规划中,现在进入正式立项阶段。
《环球时报》去年曾对此进行报道,呼吁该项目能在“十三五”规划中立项。崔向群介绍,项目团队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建议书评估、可行性评估、初步设计评估等,最终有望在2018年立项通过。
12米望远镜的特色在于不仅仅有大口径精细观测的能力,还有大视场巡天(一次观测很多天体目标)的能力,和国外30米口径的望远镜是互补的。
目前欧洲计划建造的光学望远镜直径达39米,美国计划建造的两个分别是30米和22米的,从口径上说中国排在第四位。“但是我们有大视场,欧美计划中的这些大口径望远镜都没有大视场普查功能。中国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因为具有大视场观测能力,在科学上可以和欧美国家的下一代望远镜形成互补。将为暗能量本质、引力波源光学认证和研究、太阳系外类地行星探测、超大质量黑洞和第一代恒星、以及早期高红移宇宙等21世纪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功能强大的观测平台,
崔向群认为,随着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提升,科技实力的高速发展,中国在一些科学基础设施领域已经从 “跟跑者”进入到“并行者”、甚至一些方面成为“领跑者”,在国际科学前沿占领制高点,比如天文大科学装置“大天区光谱巡天望远镜LAMOST”、“500米射电望远镜FAST”等。“目前我们提出的中国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建成后是一架科学上可占领国际天文研究前沿高地,技术方案上有中国创新和特色并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型天文望远镜。
根据介绍,当今世界天文学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个是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一个是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探测在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上有没有生命体存在。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能更有效地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