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相博客 > 红外热像仪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红外热像仪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红外热像技术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已有40多年历史,自从1956年英国医生Lawson用红外热像技术诊断乳腺癌以来,医用红外热像技术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红外热像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1976年上海率先试制成功第一台样机,但由于成像质量差及热像规律复杂,进展较慢。近5年来,随着光电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热像仪的分辨能力、清晰度达到了临床需求的水平,成为国际上新的研究热点。

红外探测技术的进展及红外热像仪的分类:

探测器从早期的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通过光学机械扫描,用单元红外探测器就能获得目标的热图象,用多元红外探测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在红外技术、材料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的推动下,红外探测器迅速向焦平面组件(FPA)方向发展。FPA有两大特征:一是探测元数量很大,达到103-10 个探测元,以至于可以直接放在望远镜的焦面上面而无须光机扫描结构;二是探测器信号的读出、处理工作由与探测器芯片互连在一起的集成电路完成。红外热像仪按其采用的探测技术和致冷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 单元光机扫描型 采用单元红外探测技术和液氮致冷,结构简单,属早期产品,目前国内使用的大多数医用红外热像仪都是该种类型。

2、电致冷型热像仪 采用焦平面红外探测技术和司特令内循环致冷成像,但噪声大、易磨损、寿命短、致冷器更换成本高,一般应用于军事方面。

3、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型 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非致冷焦平面阵列技术,可批量生产,成本和组件的复杂性大大降低,可靠性提高,扫描速度快,无噪声,可长期连续工作,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是理想的发展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网)

我要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上一篇:河钢承钢岗位点检用上红外热成像仪

下一篇:“守护”十三陵:红外感应 安保全面升级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