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相博客 > 无人机紫外成像技术实现了高空紫外检测的任务

无人机紫外成像技术实现了高空紫外检测的任务

9月13日,湖北检修公司利用小型无人机成功实施对500千伏渔兴二回紧凑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紫外检测。这是国内首次将小型无人机融合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电力生产工作中,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

紫外成像检测技术是通过捕捉高压设备电气放电时产生的紫外信号,经过处理后成像并与可见光图像叠加,确定电晕位置和强度,为进一步评价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提供依据,是带电检测的尖端诊断手段。目前,国内该项技术停留在操作手持式紫外仪站在地面检测的阶段,容易受到视角和距离的影响,留下检测死角和盲区,从而降低检测的精准度。

该公司成功将紫外装置及模块融合到无人机硬件设备和飞控系统中。通过对无人机飞控指挥,实现对紫外检测的任务控制,同时将无人机拍摄的紫外电晕检测数据及图像,同步实时、清晰准确传输到地面站及在线监测终端,真正做到无人机与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集成一体化,实现运用小型无人机融合紫外成像检测技术对超高压线路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巡检的目标。

在现场,三名操控手熟练操作着小型无人机,在30分钟的飞行中,成功完成了绝缘子串、均压环、防震锤等多个项目的检测。据悉,该相关专利已获得国家专利局受理。

无人机主要有五项目关键技术,分别是机体结构设计技术、机体材料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无线通信遥控技术、无线图像回传技术,这五项目技术支撑着现代化智能型无人机的发展与改进。

机体结构设计技术:飞机结构强度研究与全尺寸飞机结构强度地面验证试验。在飞机结构强度技术研究方面,包括飞机结构抗疲劳断裂及可靠性设计技术,飞机结构动强度、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航空噪声、飞机结构综合环境强度、飞机结构试验技术以及计算结构技术等。

飞行控制技术:提供无人机三维位置及时间数据的GPS差分定位系统、实时提供无人机状态数据的状态传感器、从无人机地面监控系统接收遥控指令并发送遥测数据的机载微波通讯数据链、控制无人机完成自动导航和任务计划的飞行控制计算机,所述飞行控制计算机分别与所述航姿传感器、GPS差分系统、状态传感器和机载微波通讯数据链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全数字总线控制技术、微波数据链和GPS导航定位技术,可使无人机平台满足多种陆地及海上低空快速监测要求。

(文章来源:机经网)

我要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上一篇: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和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的区别

下一篇:热成像仪协助考古人员更加有效的开展考古工作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