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红外热成像:清明祭祀安全的“科技护盾”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承载着慎终追远的深厚文化内涵。在清明期间,全国各地的墓园、山林祭祀活动集中,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产生的明火和高温残留物,成为森林火灾的潜在导火索,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受限于视野狭窄、反应滞后、人员不充足等问题,难以在复杂地形中实现全面监测。尤其是在夜间或能见度较低的天气条件下,零星火点极易被忽视,一旦形成火势将会迅速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在森林防火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感知能力,已成为预防和应对火灾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穿透烟雾、灰尘和黑暗,通过捕捉目标物体的热辐射信号,将不可见的温度分布转化为可视化图像,突破人类感官局限,直接探测热源,在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明节祭祀活动的火源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瞬时性三大特征:

◆ 分散性:墓园、山林中祭祀点位零散分布,传统人力巡查难以覆盖;

◆ 隐蔽性:纸钱灰烬中的阴燃火种可能潜伏数小时,肉眼难以察觉;

◆ 瞬时性:鞭炮火星随风飘散,瞬间引燃干燥植被。


红外热成像在森林防火中的优势

01无惧环境干扰

在浓烟、雾霾、夜间等复杂环境下,红外热像仪仍可清晰识别细微的温差变化,精准定位火源。


02非接触式安全监测

无需近距离接触火源即可完成检测,既保障了巡查人员安全,也减少了对祭祀活动的干扰。这种“隐形守护”模式,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同时提升了安全系数。


03全天候工作

红外热成像技术不受光线影响,不受夜晚或其他极端天气影响,通过探测物体自身热辐射,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全场景的火情监测。


04事前预防

通过对现场及时的检测,及时发现隐蔽的火源,有效避免火灾发生。例如,某林场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祭祀高峰时段成功捕捉到一处被落叶覆盖的阴燃火点,避免了一场可能蔓延百亩的森林火灾。

在完成防火使命的同时,红外热成像还守护人身安全和动物安全。

⒈寻找走失人员:清明节期间,扫墓踏青人群密集,而山区、林区地形复杂,极易发生人员走失事件。红外热像仪能在密林、黑夜、浓雾等恶劣环境下,通过人体与环境的热辐射差异快速锁定目标,大幅提升搜救效率。

⒉搜救火灾被困者:如若不幸发生火山林火灾,浓烟和高温会完全遮蔽人类视觉,但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物体热辐射,能在完全黑暗或浓烟环境中构建清晰的热图像。即便被困人员处于昏迷状态,也能通过体表0.5-1℃的热辐射差异准确定位。

⒊保护野生动物:通过监测野生动物栖息区域和祭祀人群的活动轨迹,既保护了动物不受人群侵扰,防止偷猎者浑水摸鱼,又保证了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极大程度避免人兽冲突。

红外热像技术不仅延续着千年清明的人文情怀,更以科技创新筑牢安全防线,用科技的温度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上一篇:4月展会预告|请查收

下一篇:清明|清明雨落 遥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