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否会打开红外热成像民用市场?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普罗大众对红外热像仪测温检测设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这无疑为技术进一步走进民用市场铺垫了良好的基础。在本次疫情影响之下,红外产品在民用民品领域能否迎来持续性的市场爆发,本文我们将就此做一些客观分析。
抗疫一线,红外测温装备需求旺盛
鉴于新冠肺炎病例特征之一即发热咳嗽这一典型症状,当下在公共区域的疫情监控与防治环节,非接触式人员测温筛查成为关键的防疫手段。公共区域的体温筛检设备以非接触式设备为主,包括移动式筛检系统、固定式筛检系统以及手持式筛检设备等。相较于传统的接触式体温筛检设备(体温计等),非接触式设备可以依托红外线强度对目标体进行在线温度监测,实现高效快速筛检过往人群,筛检效率大幅提升。在本次疫情防控当中,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测温筛查设备红外热像仪也成为主流应用。
根据2月份工信部网站信息,截止2月2日,工信部共收到各地各方面来自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的大概2万台,手持式30余万台,以上数据只是初步预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测算,工信部预计,全市场对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需求大概6万台,手持式约55万台。疫情的爆发显著推动了红外测温设备的市场需求。
由于红外热像仪本质上属于军工领域的小众产品,在疫情爆发之初,现有的市场产能远不能满足抗疫一线所需,工信部特别点名了几家包括大立科技在内的红外测温设备供货商,在第一时间实现复工生产,以保障疫区的红外测温设备的供货量。
在疫情爆发特殊时期,为了抢占市场,业内也出现过部分厂家的投机行为,比如将原来工业测温的产品稍加改动变成可民用的体温检测产品。一般而言,工业领域的红外测温设备普遍测温范围在-20℃--150℃之间,经过改动之后,测温精度大概集中在30℃-45℃之间,这距离人体精准测温值仍有一定偏差。疫情防控期间,全国范围内对红外测温设备短时间内的超大规模需求,让很多用户也病急乱投医,而这种行为当然也遭到很多用户的诟病,反映测温精度不准。
其实从2003年非典开始,像红外热像仪这类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就已经在检疫系统展开了大规模应用,从2003年非典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17年间,国家质检总局每年都要对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系统实行统一招标,并且每年都要制定一个入围单位名单,这意味着只有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质检检测,才有资格参加检验检疫系统的红外热成像仪体温监测产品的采购。多年来,全国范围内只有包括大立科技在内的三家企业具备红外产品的检验检疫的生产资格。在这次疫情防控当中,这几家企业作为工信部点名的防疫物资保障单位,为抗疫一线及时输送红外热像仪等专用疫情防控设备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本文来自安防知识网编辑发布
上一篇:红外热像仪市场前景广阔
下一篇: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现状